“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工作站”正式揭牌 ——院校同频共振 共绘知识产权保护新图景

法学院发布时间:2025-07-29浏览次数:

(通讯员王惠慧)2025年7月28日下午,长江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与荆州区人民法院联合举办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工作站”挂牌仪式暨座谈会在文科楼203隆重举行。座谈会由长江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李华成主持。

荆州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刘金梅和李华成共同为工作站揭牌,标志着校地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领域的协同合作迈入新阶段。李华成指出,工作站的成立是深化院校合作、赋能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重要举措,旨在搭建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的互动平台,推动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提质增效。

会上,长江大学科发院副院长、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荆州)负责人折海成首先汇报了基地工作成效,详细介绍了基地在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实践成果。

荆州区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陈雅丽随后就全院知识产权审判总体情况进行交流,深入剖析收结案特点与难点;副院长杨玲结合多年审判实践,分享典型案例与实务经验;立案庭庭长张星围绕知识产权先行调解与立案机制改革介绍创新做法;法院干部郭晶晶从优化营商环境角度,阐述法院在降低企业维权成本、提升审判效率上的具体举措。

长江大学法学院教师代表积极参与研讨。副院长唐飞介绍了学院在知识产权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与专业设置特色,并针对互联网侵权案件中的证据认定、责任划分等前沿问题与法官深入探讨;胡骑兵副教授聚焦涉外知识产权保护与农业知识产权转化两大研究方向,结合荆州农业大市特色,探讨司法保护与产业发展的衔接路径;社会治理法教研室主任邱祥结合社会治理实践与法律实务经验,就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提出见解;知识产权教研室主任王惠慧则针对实践中出现的“以维权为名的商业化牟利”现象,从法理层面剖析其法律边界与规制思路;学校法律顾问兼职律师陈艳结合代理案例,重点交流了合同审查、侵权预警及危机应对的操作要点。

长江大学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党委书记张凡在讲话中强调,工作站的成立是院校协同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双方应以此为契机实现深度协同。他提出,一要以实践为纽带,构建“人才共育、课题共研、资源共享”的合作模式,将司法实践案例转化为教学资源,将理论研究成果反哺司法实践;二要以创新为驱动,探索知识产权协同治理新路径,在制度创新、社会服务、智库联动等方面开展前瞻性探索,为区域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完善与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引。

刘金梅对张凡的提议予以积极回应,她表示,推动院校联动机制走深走实,需聚焦三个关键:一是强化机制建设,制定明确的合作规划与长效运行方案;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围绕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靶向研究;三是深化资源共享,共同打造“四个一批”成果——一批典型指导案例、一批可复制的工作经验、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一批复合型优秀人才,真正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长江大学法学院与荆州区人民法院搭建了常态化合作平台,既是法学教育服务司法实践的生动体现,也是司法机关借力高校智慧提升审判质效的创新尝试。双方将以工作站为依托,持续深化协同合作,为新时代知识产权保护贡献合力。(审核 李华成 编辑 魏波)



下一篇学院组织全体教师学习研讨学校暑期工作部署会议精神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