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师生对《仲裁法》修订热点的理解,推动商事仲裁理论研究与实践创新,我院于4月2日在文科楼203举办求实导师学术沙龙,陈欢副教授作《<仲裁法>修订下我国临时仲裁的构建》专题讲座。
讲座伊始,陈欢老师通过对比2021年《仲裁法(修订征求意见稿)》与现行法条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引入临时仲裁制度的立法进程。指出,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入推进的背景下,现行机构仲裁模式已难以完全满足跨境商事纠纷解决的多样化需求,建立临时仲裁制度既是接轨国际通行规则的必要举措,更是提升我国仲裁国际竞争力的关键突破点。

针对临时仲裁的制度构建,陈欢老师提出"渐进式改革"路径:首先在自贸试验区开展试点,允许涉外商事主体协议选择临时仲裁;其次建立仲裁员名册制度与程序规则指引,通过示范条款引导规范实践;最终构建司法审查"双轨制",对国内与国际临时仲裁裁决实行差异化监督标准。现场特别以"珠海横琴首例临时仲裁案"为样本,剖析了临时仲裁在程序灵活性、成本控制方面的实践优势。
互动环节中,师生们围绕"临时仲裁裁决承认执行"、"机构仲裁与临时仲裁协同发展"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2024级研究生杨绚清就"临时仲裁中紧急仲裁员制度"的可行性提问,陈欢老师结合联合国贸法会《示范法》最新修订动向作出专业解答。
最后,陈欢老师总结,《仲裁法》修订是我国仲裁制度现代化的重要里程碑,学院将依托涉外法律服务平台,持续开展仲裁制度改革系列研讨活动,为完善我国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贡献学术智慧。
法学院
2025年4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