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联系我们

学院院办:0716-8060329

教学科研:0716-8062153

学生事务:0716-8060254

共青团:0716-8061161

本科生招生:0716-8061918

研究生招生:0716-8066605

就业招聘:0716-8060662


学院公众号

学工动态

法学院2024—2025学年十佳大学生事迹展示——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来源: 日期:2025-10-16 阅读:

刘聪,男,汉族,共青团员,湖北十堰人,法学院法学12203班学生。曾任法学12203班体育委员、寝室长。

入学以来先后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法学院单项奖学金。曾获评“优秀共青团员标兵”1次、“三好学生”1次、“优秀共青团员”1次。推免研究生综合成绩为103.66,位列全院第1;入学以来绩点为4.02,排名年级第2;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其中英语六级成绩为530分;一次性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部分。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7项,省级竞赛奖项2项,校级竞赛奖项10余项。深度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在《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北警官学院学报》刊物上发表论文3篇。

主要事迹:

站在大学时光的尾梢回望,我深感自己如同溪流汇入大海,在师长的指引与同学的陪伴下,一路汲取,一路前行。

一、思想:向内扎根,明晰方向

我始终将思想建设视为个人成长的根基。通过系统学习党的理论、主动参与各类思想教育活动,我深刻认识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与时代的发展洪流,是青年一代的责任所在。这份认知,让我在面对学业挑战与实践选择时,能始终保持一份沉静与坚定,努力做到知行合一。

二、学习:潜心钻研,锤炼本领

我始终坚信,学业是学生的立身之本。在专业学习上,我力求深耕,必修平均绩点4.02,位列年级前1%,并有幸以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推免资格。期间,获得了国家励志奖学金、优秀共青团员标兵等荣誉,一次性通过英语四六级、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客观题、计算机二级考试。

在科研训练方面,我积极跟随导师探索。截至目前,我已以第二作者身份在《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篇,另有1篇已被《湖北警官学院学报》录用。同时,我深度参与了4项省部级课题,包括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及湖北省人大研究课题等,负责了部分研究内容的梳理与逾万字研究报告的撰写工作,锻炼了扎实的科研基本功。

在学科竞赛与创新实践中,我力求将所学化为所用。作为负责人,我主持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于司法实务的应用研究”,并获评优秀结题。此外,我还作为核心成员参加了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等活动中也屡有收获,累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多项。这些经历极大地提升了我的创新思维、团队协作与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知行合一,服务为本

我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因此格外珍视在实践中锻炼的机会。在班级内担任体育委员,我负责了同学们的体测动员、数据统计与多项班级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在服务中深化了责任意识。

在学院层面,我积极承担更多公共服务。我曾担任法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助理,协助完成了答辩前后的组织协调工作。得益于在科研写作上的些许积累,我受学院委托,主导制作了2025届毕业论文模板,并先后两次为课题组成员及大一新生分享了论文写作与资料收集的心得,希望能为同学们提供些许帮助。

此外,我还参与了法学院智慧教学实践平台建设的沟通协调工作,并协助进行学科竞赛的宣讲,致力于为学院营造更浓厚的学术与实践氛围。这些经历让我走出书本,真正理解了沟通、协作与担当的意义。

四、生活:向阳而生,简约充实

在日常生活中,我保持着积极简约的态度。我热心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乐于在集体中贡献一份力量。与师长、同学均保持着融洽的关系。我相信,健康的体魄与平和的心态是应对一切挑战的基础,因此也注重劳逸结合,保持规律作息。

结语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回顾过往,我取得的点滴进步,无不凝聚着师长的教诲、同窗的帮助与时代的馈赠。我深知自身仍有诸多不足,前路漫漫,唯有继续怀揣谦卑之心,坚守法治理想,脚踏实地,孜孜以求,方能在未来的岁月中,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青春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