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

法学院发布时间:2018-12-13浏览次数:

十九大报告指出,恐怖主义、重大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习近平指出,我们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针对全球灾害治理,特别是核安全与全球气候变化,习近平提出构建“合作共赢、公平合理”的全球灾害治理体系。

国际救灾合作研究中心专家主要观点

1.救灾外交。救灾外交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促进国际救灾合作,以期应对灾害威胁,减轻灾害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救灾外交同样可以重塑国家形象,改善国际关系。救灾外交也将影响国际关系(国际合作与国际冲突),成功的救灾外交将促进国际合作,改善国际关系,失败的救灾外交将导致国际冲突,引发国际危机。

2.国际救灾减灾合作不是排他的“零和博弈”,而是互利共生的“双赢战略”。再者,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增加,为国际社会通过国际合作消除共同的灾害威胁提供了强大动力。

3.受气候变化影响,全球自然灾害频发,亚太更是重灾地区之一。由于各种灾害越来越大的破坏性及其跨国性,构建亚太地区救灾合作机制,共同协作应对灾害,成为亚太各国的共同需求。中国作为亚太大国,积极参与和构建亚太地区救灾合作机制,这不仅有助于实现中国与其他亚太国家的良好关系,也有利于塑造中国负责任的国际形象,其策略可以概括为"一体两翼"与"一化三改"。

4.在国际救灾合作领域,日本努力追求主导地位,将提升发展中国家灾害管理能力作为合作主要内容,军事力量在紧急救灾合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日本的国际救灾合作具有提升其国际政治地位、维护海外经济安全、增强与盟国安全防卫合作的战略考量。

……


上一篇中国全球外交视野

相关栏目

最新文章

图片主题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相关文章